國際最新研究:可實現在房間任何地方無線充電
中新網北京8月31日電 (記者 孫自法)施普林格·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《自然-電子學》最新發表一篇研究論文稱,研究人員研發出的一種技術方法,可在房間里任何地方給小型電子設備無線充電。該方法或可用于建造小型充電柜、無線充電房間甚至建造無人工廠,其中設備無需電線即可供能。
該論文介紹,無線能量傳輸技術已經可以用于給小電子產品充電,比如智能手機和電動牙刷。不過,目前的系統需要這些設備保持靜態,并與充電座或充電板的距離保持在數厘米內。
通訊作者、日本東京大學笹谷拓也(Takuya Sasatani)和同事開發出一種技術方法,其利用墻內導電表面上多向的分散電流,把房間轉變成無線能量傳輸系統。該技術被稱為多模準靜態空洞共振器,可在整個房間(3米×3米×2米)內產生三維磁場,能有效地結合電子設備(如智能手機、燈泡或電扇)上的小型接收線圈。接收線圈需要處于相對磁場的正確角度才能實現最大效率,但房間各處以及設備在移動中的能量傳輸效率仍可達到超過37.1%。他們認為,這一方法相比過去的手段(例如現有基于線圈的發射器)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。
論文作者也探索了多模準靜態空洞共振器這一系統的安全性,尤其是在運行中有多少能量可能被生物組織吸收,發現他們的結果符合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(IEEE)及相關政府機構制定的準則。
論文作者表示,期望這一房間大小的安全無線能量傳輸,能在工業和個人生活空間里為電子設備供電方面提供廣泛的應用。(完)